English

主食变化与健康趋势

2000-02-28 来源:光明日报 主食结构变化:细粮化、丰富化、减少化;主食最好粗一些杂一些; 我有话说

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,有主食和副食之分,主食是指以米、面为主原料做成的各类食品,如米饭、馒头等,主食中既然有个“主”字,就说明我们日常生活所吃的主要东西都是它,它承担着维持我们生命的重任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人们的主食结构在悄悄变化,到了八九十年代,更发生急剧改变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,即细粮化、丰富化、减少化。

过去大多数家庭的主食都是粗粮型的,如南瓜稀饭、萝卜稀饭、玉米面窝头、荞麦窝头等。今天可就不同了,人们的碗中都是白白净净的大米饭,看不出一丝儿杂色的白面馒头,还有那极白极细的富强粉、面包粉和白得发亮的泰国米、盘锦米等等。用这些大米、面粉等制作出来的食物,质地细腻,口感和味道比起粗粮来不知好了多少倍,慢慢的,人们的口味也刁了,不再喜欢吃粗粮。

主食除了细粮化外,品种的丰富化日见明显。比如面粉做成的各种食品,大的分类有馒头、花卷、包子、面包、蛋糕、饺子、馄饨、汤圆等;再细一些,包子有豆沙包、奶油包、鲜肉包、韭菜包、腌菜包等,而且同类馅的包子口味还可以不同;蛋糕也有巧克力的、奶油的、果酱的等许多种。

主食的变化还表现在人均摄入量减少,主食在饮食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1995年,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为97公斤,比1990年减少33公斤。与此同时,增加了副食的消耗量,从1991年到1996年,我国肉、蛋、水产品、蔬菜、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增加,肉类从27.1公斤增加到49.5公斤,蛋类从8公斤增加到16公斤,水产品从11.7公斤增加到22.9公斤,蔬菜从178.7公斤增加到225公斤,水果从19.1公斤增加到38.3公斤。从追求吃饱到希望吃好,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。

从整体来看,主食的这三大变化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,但换一个角度,我们便发现,主食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的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,那就是某些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。

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,居民死因前2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、肺结核变为现在的恶性肿瘤、心脑血管病,其中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。专家认为,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脑血管病有诱发作用,营养不平衡造成了疾病模式的改变,这与人们膳食结构中主食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
如今,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粗粮的重要,正由精返粗。在德国,含有麸皮的全麦面包销路大畅,黑面包身价高于白面包;在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“食物金字塔”的基座;新西兰政府号召“主食吃杂一些,配以豌豆等”,加拿大更是把黑面包作为必备的主食。国外营养学家提出“饮食清淡、热量平衡是长寿的关键”。主食过于精细、单一,造成营养失衡,是损害民众体质的重大敌人。

主食的食用量过少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按照营养学的原则,每日膳食中热能的60%以上应来自淀粉类食品,而米面中就含有相当丰富的淀粉。过多地食用副食,尤其是含高蛋白、高脂肪的副食,容易引发恶生肿瘤、脑血管病等现代人常发的疾病。如每天摄入适量的主粮,就会遏制副食的摄入,从而达到营养均衡。

由此可见,主食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是深切相关的,为什么有些人生活水平高了,健康水平却不如以前了呢?就在于对主食的作用认识不足,没有做到全面、均衡饮食,这一点,恐怕是许多人未曾想到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